退伍后,他们没有在安置方面“等靠要”,而是以军人的特质、作风、干练和胆识,投身到自主创业的浪潮中。
无论是创办企业,还是养殖,亦或带领大家致富,在滚打摸爬中,有过失败、有过迷茫,也有过放弃,但历练中,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宋德定:把准商机 几经转型 越创创勇
来到庄市永旺村的宏德江南渔家乐园,原来的白对虾养殖基地已经变了样,主人宋德定正忙着指挥工人做的完善工作,他决定把原来的对虾养殖基地改造成集观赏鱼养殖、销售、餐饮、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渔家乐园。
这是宋德定的目标,目前,他正朝着这个目标稳步前进。“别看我现在生活过得好了,刚开始,可是连饭都吃不上。”
1990年,二十岁出头的宋德定退伍回家。当时的退伍军人可以安排就业,宋德定被安排到庄市佩珍医院当一名临时工,每月工资550元,而且必须干满10年。原本想回来干一番事业的他毅然辞去了这份工作。“只要我吃苦、肯干,还怕挣不到钱。”
怀着年轻人的闯劲,宋德定揣着用两分利借来的3000元钱南下广州。“那时想得太单纯,其实赚钱远没那么简单。”回想起艰苦的日子,宋德定说,没钱的时候,一天只能吃一顿中饭,其他时间都是靠饿肚子挨过去。
1995年,宋德定在外兜了一圈还是选择回家。他不想让村里的人看不起,决定自己创业,发现泥鱼销路好,选定目标挖塘养殖泥鱼。因为没钱没家底,已经没有人愿意借钱给他,宋德定雇不起工人,只能自己一人干,他白天挖鱼塘,晚上6点到12点去五金厂打零工,一晚10元。
花了整整一年时间,鱼塘终于挖好,因为没钱买鱼苗,宋德定只能继续在五金厂打工,到了第三年,他用打工和东拼西凑的钱买了鱼苗。泥鱼长势很好,眼看过几天就可以长到8两,市场价可卖3.5元每斤的时候。谁知,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又让宋德定变得一无所有,一池塘的泥鱼一夜之间全跑光了。
生活的磨难没有打垮宋德定,他靠五金厂打工和抓小龙虾挣钱偿还债务。也是在那年,宋德定再次瞄准商机,决定种植莲藕。“宋德定‘疯了’”,村里的人都认为他在连番打击下犯糊涂了。当时很少有人种藕,个别种植户也仅仅是附带着种上一两分地,大家都怀疑藕的销路。这一次,宋德定小试身手,种了一亩地,产值2500斤,赚到了他的桶金5000多元。
见种植莲藕的效益很好,他扩大规模一口气种植了5亩,因为藕的特殊性,必须靠人工挖掘,一般工人一天挖20公斤已是极限,这么多藕挖到何年何月。为了提高效率,闲不住的宋德定又开始捣鼓,他凭借着以往的机械知识和在五金厂工作的经验,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台挖藕机,天试验便挖了200公斤,稍作改良后,第二天增至300公斤,效率比人工提高了好几倍,当年就赚了1万多元。
正当藕价水涨船高之际,到了1999年,他将自己的80亩藕田低价贱卖给了别人,很多人不能理解,宋德定经过市场调查后认为,由于这几年种藕的人逐渐增多,藕价已经到了顶峰,市场很快就要崩溃。事后,很多人都佩服他的眼力,80亩藕田出手不久,藕价从峰的5元每斤直线下降,至每斤一角钱。而宋德定,用他几年种藕的积蓄养起了白对虾。
当时,市面上的白对虾基本上是海水养殖,宋德定却突发奇想:开展淡水养殖。“养虾就是养水。”宋德定告诉记者,高密度南美白对虾养殖中产生的大量食物残渣和粪便会在短时间内造成水体混浊,同时进行分解,产生氨等有害物质,易造成虾类疾病,影响虾类的正常生长,因此期间需要通过反复大量换水来维持塘内的良好养殖水环境,1亩养殖基地的日换水量超过200立方米。
为了能提高白对虾的经济效益,宋德定试验出一套生态内循环水系统,让养殖污水首先经过塘底的排污管进入生态处理池,污水中对虾的粪便、食物残渣和形成的水藻为该池内鱼类、龙虾等提供食物。随后,经过一片茭白地,通过水草生物吸收,去除水体中的氨、硝酸盐等化学成分,经过生物菌的净化、分解和活性炭吸附、沙滤等程序,将不可用的养殖废水变成清澈见底的净水,供再次养殖使用,从而实现水体循环利用。
水质试验的成功奠定了白对虾养殖的基础,宋德定以每万尾15元的价格从广州进虾苗,养殖一星期后以每万尾250元出售,利润相当可观。
宋德定的白对虾名声在外,可如今,他的养殖基地里一尾虾都没有,却多了一些品种各异的鱼,原来,宋德定放弃经营了10多年的老本行,选择了养殖观赏鱼这个新行当。对此,他有自己的想法:养殖观赏鱼利润可观,而且按照规划,50亩基地将建成集观赏鱼养殖、销售、餐饮、旅游于一体的经济实体,这也相当于延长了“产业链”,培育了新的赢利点。在他的宏德江南渔家乐园,尽管还在施工建设阶段,但他的设想正一步步实施着.
现在的宋德定与二十年前相比无疑是成功的,很多人认为他的成功是不走寻常路。而宋德定觉得,自己除了有一股敢想敢干的闯劲,更重要的是始终保持着创新能力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记者姚 单)